陳正才告訴記者:“政府管理部門要堅持以專業化發展為導向,夯實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基礎和市場發展基礎,結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全面整合市場主體,努力推動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向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方向發展;鼓勵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和運輸條件好的大型專業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鼓勵發展具有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的大型專業化運輸及物流企業;督促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及物流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禁止任何形式的掛靠車輛從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
他還表示,由于道路運輸具有為水路、鐵路或民航等運輸方式危險貨物運輸供貨的功能,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后續運輸環節。為協調不同運輸方式之間和運輸與生產、消費環節危險貨物運輸和物流業務,促進危險貨物運輸和物流發展,交通運輸部應當設立危險貨物管理專門機構,負責統一制定危險貨物運輸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統籌管理、指導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工作。而為彌補現行體制不足,加強各有關部門工作溝通和協調,應當建立部門間聯席會議、聯合執法和應急聯動等制度,并吸收業界和行業協會參加,加強與業界的聯系。
隨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何打好手中的“技術牌”也是提高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王如君認為,要提高危化品的道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國家要推進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科技應用建立危險貨物運輸的安全檔案信息系統,盡快實現全國范圍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聯網監控,對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安裝的GPS要符合《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和《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JT/T794-2011)的要求;在加裝衛星定位系統的基礎上盡快完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安全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報告和預警危險貨物的違法違規運輸行為和突發事件;實現公安、消防、交通、應急共建平臺,提前預警危險貨物數量、類型及應急救援策略,結合路線周邊人員分布和實時人口流動信息,根據群體性事件、群體性活動、其他事故等特殊情況及時重新規劃和引導行駛路線。
救援工作也是提高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相關各方應完善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應急預案和救援機制,提高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加強道路危險貨物應急救援力量,規劃應急救援網絡;進一步完善相關部門與企業現場施救聯動機制,加強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加快泄漏位置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堵漏和洗消系統、火災自動識別和定位系統等車載應急處置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加強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第一時間處置能力。
為應對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的不確定性,防止事故擴大、引發次生災害,陳正才建議,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制定危險貨物運輸應急救援預案,并針對不同條件、不同品種開展應急演練。管理部門要建立事故救援隊伍和應急專家庫,做好應急物質儲備和相關培訓工作。要根據危險貨物的特性,在重點線路選擇符合規定條件的場所作為易燃、易爆、毒害或氧化等危險貨物的卸載基地,同時配備相應卸載和運輸工具;運輸現場發現有異味、漏液、無標簽和超載等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時,要立即采取措施就近進行處置或卸載,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需要移交其他部門或單位處理的,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確保及時移交、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