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正想預防以及在事故后如何及時處理,單單只是“小心”已經不足以預防,現在要做到的是從根本解決問題,危險品物流行業,存在產業環節分割的情況,運輸、倉儲、配送、分銷等各產業鏈條之間不能有效進行銜接,致使危險品流通過程信息不對稱,浪費大量資源,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安全管控存在漏洞。成本上漲,其他方面就容易忽視,同時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放于一個平臺或者系統中去。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各地方各自為政,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一定要多方共舉,各個區域、各級政府部門要進行協作,信息和數據共通共享,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搭建一個半公開的私有云的共享體系。如此方能更進一步提升安全防護效率,從源頭到運輸再到存儲的過程中,360度無死角的做到萬無一失。
一個真正起到預警作用的智慧物流到底長啥樣呢?
一套完整的智慧物流是能起到運輸監控以及提供預警解決方案,通過實現車輛司機管理、實時全景監控、主動預警告警、歷史軌跡回放、數據優化分析、多渠道訪問集成等功能,并結合到電子鎖、移動終端等物聯網技術,真正實現了從人,車,貨,環境路況以及應急處理等多角度,提供危險品運輸一體化監控和預警解決方案。
這種解決方案,既可以用在運輸過程中,也可以用在存儲過程中,從頭到尾、從監測到防患、從危險分級到解決辦法等等全部涉及,如此可以大幅度地解放人力,而安全性反而可以大幅度提升。
還可以參照美國和德國是如何預防和監管的先進例子。
在美國為防止事故的繼續發生,對危險化學品的設施和裝置,必須執行風險管理計劃條例(Risk Management Plan rule )。如果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含有的危險有害物質多于140磅,那么必須執行RMPs。
RMPs詳細描述了關于化學物質的釋放和活性的詳細信息,并由此可以防止化學事故的發生以及應對緊急情況。風險管理計劃條例主要集中于防止化學物質的釋放,降低由于有害化學物質暴露于社區的風險,同時將對環境的破壞后果減少到最低。風險管理計劃條例需要對盛裝危險化學品的容器進行識別,并分析這些化學物質對周圍環社區的風險程度大小,以及對緊急情況的反應計劃。
在德國,所有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都安裝了行車記錄儀和衛星定位系統,行車記錄儀詳細記載了車輛出發時間行駛時間和停頓時間而且記錄保持兩年。交通警察經常抽檢司機的行車記錄儀,而且對以往的所有記錄都可能進行檢查,一旦查出司機違反相關規定,就會被記分,分值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迫使司機們嚴格遵守法律相關規定,從而防止疲勞駕駛,這些都有效地預防了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