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業化,“人”與“車”一個不能少
危險品運輸規范化具體到行業實際,無疑要落到對行業專業化的要求上。除了行業從業人員要努力提高專業水平、規范從業行為外,在整個運輸過程中始終扮演重要角色的運輸車輛,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作為物流運輸一個細分市場,危險品物流用車市場的準入門檻要遠高于普通物流。危險品運輸的特性,決定了它對卡車性能及運營管理要求都要更高。安全、可靠、高效——成為危險品運輸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標。
既要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又要考慮實際使用需求,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并反饋到產品本身,說到底,是對車企在產品技術創新及應用上的考驗。
經過上世紀70-90年代車輛柴油化、平頭化需求的中卡時期,到2000年左右的承載加強化、多軸化的準重卡時期,再到今天對安全、節油、舒適、輕量化、遠程智能化、維修便利性全面追求的重卡時期,國內商用車市場不斷經歷著“怎樣革新技術”和“技術革新成果轉化”一次次重復而又截然不同的蛻變。
行業規范化,政府標準制定有的放矢
危險品運輸作為一種“特種運輸”,專門運送汽油、甲醇、苯酚以及其他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險貨物,一旦出現問題危害巨大,其安全已經超出一般交通安全范疇。因此,對整個行業規范化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危險品運輸行業規范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法律法規約束層面,在這方面,我國具有起步晚、發展快的明顯特征。”一位業內專家表示。事實上,僅最近五年,我國就有《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國九條”以及《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等多部法律法規出臺實施——“車貨總質量不超49T,準牽引質量達到40T”、“應裝備緩速器或其他輔助制動裝置、并裝備限速裝置,最高時速不得超過80公里”、“廂式車需要排氣管前置、ABS、前盤橋、行車記錄儀”、“車輛出廠前應安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等等一系列具體法規規定,對危險品物流各個環節,特別是用車標準,提出了嚴格規范要求。
領先的技術創新終歸要轉化為出色的產品品質才算物盡其責。對危險品運輸來說,車輛的每一項性能都是至關重要的保障,因此任何好到爆表的高性能指標都不為過。
安全在危險品運輸過程中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對危險品運輸來說,在急轉彎、坡形路段、車輛密集型路段及其他各種突發情況下,有效的制動、避讓、甚至是發生意外時將惡性影響降至最低,無疑是最核心的安全保障。如今,一整套集ABS+RSC防側翻系統、擁有碰撞預警+自動制動功能的AEBS系統、高性能蝶閥排氣制動配置等在內的安全保障系統,已經成為國際上不少危險品物流高端品牌車的寵兒。
如何實現運輸效益最大化?通常是“多拉快跑”。然而對危險品物流來說,“最高時速不得超過80公里”的嚴格法規限制,直接扼制住了“快跑”,于是“效益大旗”完全落在了“多拉”上。面對危險品運輸“車貨總質量不超49T”的規定,各商用車廠家追求用車的“輕量化”。通過對國內外商用車品牌公開資料分析,目前就危險品專用車自重而言,國際平均水平在8.6T左右。
為了獲得更好的保障,代表卡車最新科技應用的車載智能終端系統這幾年在國內市場開始受到重視,“危險品運輸車必須搭載行車記錄儀、安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也被寫入法規。其實,在態度向來嚴謹的歐美市場,早在20世紀80年代車載終端應用就已在客貨運輸車輛安裝使用。對于國內智能車載終端的發展來說,向國外學習借鑒必不可少,但更要根據本土實際開發功能、技術更適合的產品。
我國對于能源和化工產品的需求急速增長,危險品物流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同樣,危險品車輛生產廠家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機會,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研發能力,保證車輛的質量,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是每一家危險品車輛生產企業的重中之重。
網址:www.xcyey.com